此次新政,在维持原有2022版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出台涉及多方面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激发杭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活力,壮大腰部企业,培育行业龙头,全力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在2022版政策中,杭州市计划到2025年,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滚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0家以上、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0家左右。截止2023年7月,杭州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320家,居全国城市第6位,省会城市第1;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3家、隐形冠军企业64家,均居全省第一。根据前面几批的数据,杭州市已经提前完成或即将完成部分指标,因此在2023版新政中,修改为“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在2022版政策中提到: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次升级。而在2023版新政中我们看到为“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塔式梯度培育机制”。在本次新政中提到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杭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库,形成从市、省、国家级的完善的培育梯度。在2022版政策中提到:对首次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分档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本次新政中,修改为:“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政策分档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市外新引进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享受同等级一次性奖励政策”。根据《杭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杭经信联智能〔2018〕81号),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企业上一年度的主营收入不低于6000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3000万元。而在本次新政中提到: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可申报市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在专精特新企业申请工业技改补助方面,总投资门槛也由1000万元调整为500万元。在此次新政中提到:“推动国有小微产业园和工业楼宇招租和产业培育并重,对专精特新企业入驻实施一年以上的租金减免优惠和配套装修、能耗保障等支持。国有企业建成的工业标准厂房,符合分割转让条件的,可按国资监管规定履行评估备案、公开挂牌等程序后转让给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区、县(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租用或购买办公和生产用房给予适当支持”。因此,专精特新企业享受房补方面的政策,也即将有政策方面的支持。此次新政中提到:“依托高起点规划新建的制造业园区和高星级小微企业园创建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产业园,根据产业培育绩效择优给予运营机构一次性精准服务奖励”。因此,未来小微企业园向着专精特新产业园发展也将进一步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预计将对园内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有一定的考核。目前,省内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专精特新贷”,以杭州银行为例,“专精特新贷”是杭州银行助力中小企业走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道路上,聚焦企业融资需求,结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研发投入、股权融资等情况,为企业提供信用授信额度。据介绍,相比传统贷款的审批方式,杭州银行“专精特新贷”不拘泥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资产抵押,专注于企业的成长性和高新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在此次政策中也提到:“对一年期“专精特新贷”银担专属产品,银行给予贷款利率不高于合同签订日市场同类贷款最低利率和LPR,财政给予1%贷款贴息,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费率不高于千分之五”。在2022版中为“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首批授权认定企业范围”。在此次新政中修改为“授权并适度增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市级领军人才(D类)、高级人才(E类),新增授权专精特新企业紧缺实用人才(F类)名额,人才名额可在集团内部统筹使用”。专精特新企业在企业内部人才认定上也将拥有一定自主权。在此次新政中还提到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取得军工相关证书或获得相关荣誉,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参与科研生产”。以及每年举办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大会,选树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典型与标杆,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好经验好做法最后,我们一起期待杭州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齐飞,期待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